0 評論

立後

早在殿試結果出來後不久,戚侍中還沒有找上兒子的時候,秦元旻就問過戚榛的婚事怎麽打算的。

秦元旻清楚戚家的情況,不可能讓林氏操辦戚榛的婚事。

戚榛被問得臉色發紅,還是如實道:“臣沒考慮過婚事。”

秦元旻笑道:“朕是你姐夫,在朕面前沒什麽不好意思的。你真沒有考慮過?”

戚榛搖頭。

秦元旻胸有成竹道:“朕替你挑了兩門親事,你看看如何?”

戚榛懵了下,皇上賜婚啊?這面子可大了,感恩道:“臣何德何能,能讓陛下如此費心?”

秦元旻:“你先看看,哪門親事好?”

戚榛接過來,一門是禦史大夫的三女兒,一門是吏部尚書的小女兒,都是頂頂的好親事。若沒有皇帝賜婚,他都是高攀。

秦元旻:“你選好了?”

戚榛把內心的顧慮說了出來:“臣恐怕高攀了。”

秦元旻:“你只管選。若是不合心意,朕給你再挑好的。”

秦元旻想立戚嘉瑤為後,自然要給戚榛選一門好親事,但這裏面的門道可多了。

禦史大夫是清流,不能和朝中權貴有姻親瓜葛,才能上谏皇帝,下察百官。吏部尚書則是他心中下一任尚書令的人選,是朝中權貴。

這兩門親,也就決定了戚榛以後走哪條路。

戚榛心中一時沒有主意,道:“臣想去見見姐姐。”

秦元旻答應了。

戚嘉瑤見了戚榛主意不定,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其實你的性子,我更願意你做一個清流。你學問好,人品也好,以後進翰林院,還是禦史臺都是不錯的選擇。”

戚嘉瑤差點把實話說出來:你這麽憨憨,也就當個清流了,根本不适合卷入朝中權貴的鬥争。

而且秦元旻說以後要她弟弟成為士子領袖,或許秦元旻也更傾向于戚榛成為清流。

戚榛沒有立刻回應姐姐,畢竟剛入朝為官的小牛犢不知朝中水深水淺,還想着成就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呢。

但戚侍中的話就好像當頭棒喝,戚榛明白了自己的弱小,沒有皇帝姐夫,他只能被戚侍中和林氏擺布,什麽都做不了……

有些時候人得知道自己能力的上限在哪裏。

于是戚榛在皇帝賜婚下風風光光娶了禦史大夫三女為妻,從此走上朝中清流、士子領袖的道路。

而秦元旻得知戚侍中敢威脅戚榛時,大筆一揮,把戚侍中攆到泰源縣去了。

并且讓林氏病逝了。

這事兒還得從戚嘉瑤說起。戚嘉瑤當初提起林氏克扣她姨娘的看病藥材時,秦元旻就很想處置了林氏。

但戚嘉瑤幼時對姨娘的記憶模糊,所以對林氏也沒有過多的恨意,覺得林氏就是一向看妾室不順眼,對妾室所生的戚嘉瑤也是說不得好也說不得壞。而且就她爹那個德行,處置了林氏,恐怕家裏更翻天了,再娶一位估計也不會比林氏好到哪裏去。

最主要的還是當時弟弟在書院讀書,她怕新娶過來的嫡母整出幺蛾子打擾弟弟學習,林氏不喜歡弟弟,卻也會去書院找茬。

所以戚嘉瑤不讓秦元旻動手。

如今,秦元旻聽說林氏撺掇戚侍中以告戚榛不孝要挾戚榛,還要戚榛娶林氏的侄女,這兩件正是了秦元旻的敏感地帶。

戚榛好,戚嘉瑤才能好。娶了林氏的侄女,戚榛一輩子都得在婆媳倆的掌握中過日子。

而且林氏現在能要挾戚榛,以後早晚會要挾戚嘉瑤。

所以秦元旻當即把戚侍中踹出了京城,還讓林氏病逝了。戚侍中在泰源愛娶誰娶誰去,也威脅不到戚榛和戚嘉瑤了。

#

戚榛在娶了禦史大夫三女後,老老實實去了翰林院做學問。

這期間,秦元旻還交給了翰林院一項編書的任務——收集天下圖書典籍,編纂一部經史子集的圖書集成。

秦元旻獎勵天下獻出圖書的人金銀彩帛,獻出孤本、善本多的還可得到皇帝親手書寫的匾額一塊。

獻書的人紛至沓來,但也有不少想要渾水摸魚的。

為此,戚榛要檢查大量的書籍,辨別真僞,有時拿不準的,還要和同僚商議,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辜興明封閉式訓練的軍隊也頗有成效,将士們同吃同住,士氣滿滿,是一支可以維護邊疆安定的軍隊。

秦元旻居安思危,下令将辜興明的訓練方式推廣出去,各地效仿。

每年一道由中央派出去巡鹽禦史去各地檢查鹽政的慣例并未因秦元旻懲治了貪官污吏而廢除,相反,變得更加完善。

每年派去各地的禦史名單都由秦元旻親自拟定,而且保密,不到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誰也不知派出去的禦史都有誰,誰派去哪個地方。

秦元旻還接到了幾個自稱是來自西方大國的使臣,獻上了地圖,這樣的地圖與大周常見的以周朝版圖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擴散的地圖完全不同,地圖以西方大國為中心,将大周畫在了東方邊緣。

這一行為惹怒了周朝官員,紛紛要求驅逐使臣。

秦元旻卻命令船舶司建造大型海船,從閩州、粵州出發,帶上使臣和使臣獻上的地圖,出使各國,直達西方,以驗證真假,還在船上帶了大周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特色産品。

有河道運輸經驗的船工,還把瓷器放在茶葉堆成的小山裏,瓷器不會破損,容易運輸。

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出使海船返回大周,帶回了好消息——西方大國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很喜歡大周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物品,要求通商。

于是,大周開始海路通商,與多國簽定通商文書,一時互通有無的道路不再只有西域一條陸路。

并且大周附近的暹羅、瀛洲自願成為了大周的附屬國,大周版圖再次擴大。

戚嘉瑤表示:信了,秦元旻果然替她加倍卷回來了。

#

在這期間,戚嘉瑤還搞了個假懷孕的烏龍。

她吐了。

畫壁算了算她的月事日子,一想已經推遲七天了。

于是,戚嘉瑤和下朝回來的秦元旻說了這些情況,秦元旻很是高興:“借着你有孕,朕明日便宣布立後的事情。”秦元旻遲遲不立後,一是為了戚榛在朝中站穩腳跟後立後的阻力會小一些,二是他也在搞群臣的心态,皇帝遲遲不立後,群臣也急了,甚至開始放低了标準。

如今戚嘉瑤有孕,就是立後的最好時機。

結果第二天,她月事來了……尴尬。

這事兒搞得戚嘉瑤心态都不好了,畢竟她和秦元旻都在一起兩年多了,怎麽遲遲不懷孕?不會是秦元旻有問題吧?

秦元旻:“……”給自己號過脈的秦元旻确信自己正常得很。

但一向老中醫屬性的秦元旻對婦科卻不太熟悉,畢竟他也沒想過自學的醫術會用到戚嘉瑤身上。

召來太醫。

太醫告訴皇帝,戚嘉瑤确實是不宜有孕的體質。

戚嘉瑤心裏一陣失落,畢竟她也盼着有個和戚璘一樣可愛的孩子,尤其這個孩子還是她和秦元旻的。

秦元旻安慰道:“實在不行就把小崽子改回秦姓。”小崽子指戚璘。

戚嘉瑤:“……”你都不勸我再努力一下嗎?

近幾年,秦元旻被戚嘉瑤影響得心态越來越佛。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戚嘉瑤還是不太死心,繼續和秦元旻努力造娃。

秦元旻表示:很喜歡這種努力,可以多多嘗試。

#

在大周蒸蒸日上的時候,遲遲不肯立後的秦元旻終于宣布立戚嘉瑤為後。

群臣中也有不少反對的,但一向積極發言的禦史臺卻一聲不吭。

反對?開玩笑。

禦史大夫是戚榛的岳父,立後之後禦史大夫也算是和後族沾親了,怎會不同意?

秦元旻在反對聲中問:“禦史大夫意下如何?”

裝死的禦史大夫立刻道:“臣以為戚氏女性情淑嘉,又襄助陛下多年,宜立為後。”

欽天監連忙附和:“臣夜觀天象,此女是鳳尾星轉世,是大周的福星啊!”

秦元旻十分贊同:“朕自得此女,身體康健,大周也國運蒸蒸日上,果然此女是朕之福,也是大周的福氣!”

群臣中還有反對的。

秦元旻:“衆位愛卿是不想大周國運昌盛嗎?”

群臣閉嘴了。

秦元旻:用魔法打敗魔法。

最後,戚嘉瑤被立為皇後,與秦元旻攜手一生。

不幸的是,戚嘉瑤膝下無子,最終戚璘又被改回本姓,立為太子。

從秦璘到戚璘再到秦璘的戚璘:戚璘or秦璘,這是個問題。

秦璘也因此成為了大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皇帝,兩度議儲,最終登基。和文治武功的秦元旻共同為大周百姓創造了一個絕無僅有的盛世,史稱“文嘉盛世”。

而戚嘉瑤則因為襄助秦元旻創下不朽盛世,被稱為歷史上最賢惠的皇後。她和秦元旻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更在後世廣為傳頌,成為寫進話本子的題材。

其實在戚嘉瑤活着的時候,她和秦元旻的事跡就被寫進了話本子,別問戚嘉瑤怎麽知道的。

看到自己在話本子裏柔情婉約的形象,戚嘉瑤深覺有愧于大周百姓的期望。于是決心不辜負大周百姓期待的戚嘉瑤對着處理完政務的秦元旻好好柔情婉約了一回,結果就是——

秦元旻被吓到了。

秦元旻:差點以為大周皇後換人了。

戚嘉瑤:“……”沒換人,想打人。

可見,話本子也不是那麽靠得住。畢竟在話本子裏秦元旻還是個高大光輝的皇帝呢。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