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
戚榛回到書院後,大家都忍不住好奇。
戚榛家世不顯,如今突然被接入宮裏,這……到底是發生了啥?
平時戚榛是個與人為善的性子,因此衆人也都圍着他問:“到底為什麽把你接入宮裏去?”
戚榛如實說了:“因為我姐姐想我了。”由于戚嘉瑤想說的話都被戚榛的憨憨态度堵回去了,戚嘉瑤和他敘了敘寒溫就放他回去了。因此,戚榛理解的進宮就是去看看姐姐。
有的以為他說的是戚太妃。畢竟戚太妃回家省親,有幾次先帝還跟着一起去了,令人印象深刻。戚太妃想念弟弟,接進宮裏去,也說的過去。
有了解戚家的笑道:“你大姐不是早就死了嗎?”
戚榛:“不是我大姐,是我四姐。”
岳麓書院也有高門大戶的子弟,在戚榛的提醒下,想起來家裏頭念叨的“戚家代代出寵妃”的傳言,再一結合戚榛的事情,頓時明白了他四姐可是皇上的寵妃啊。
往日不太和戚榛結交的世宦子弟也開始主動和戚榛結交。
其實還有不少人還沒明白過來,但對戚榛都留意了幾分。
也有人和他疏遠起來,靠裙帶關系上位一向為清高的讀書人不齒。
戚榛呢……還是老老實實讀書。平時什麽樣子,現在還什麽樣子。別人和他結交,他也答應着。有人和他疏遠,他也不生氣。
他一副寵辱不驚的态度讓主動結交的世宦子弟都高看他幾分。
難怪他家出寵妃,她姐姐怕也是這副心性吧!
戚榛平時不是特別機靈的人(不然也不會被秦元旻輕易忽悠),但也不太笨(太笨也進不來岳麓書院)。對衆人的态度有所察覺,戚家的生活和侯家的變故也讓他逐漸懂事起來,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但他不是很放在心上。
見了皇上以後,他就知道自己的重心該放在讀書上。
君子外圓內方,接人待物無愧于心即可,科舉及第不辜負陛下和姐姐的期望才是他努力的方向。
#
日子不鹹不淡地過去,秦元旻和戚嘉瑤還在吵吵鬧鬧,戚榛已經參加了秋闱,高中解元。
有人覺得他的成績有水分,但拿來他的卷子一讀,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學問。
戚嘉瑤聽到消息差點蹦起來!
好耶!
看來她這個傻弟弟還不算太傻,至少讀書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京城的解元,只要他殿試不出太大差錯,進士一甲應該是沒問題了。
#
秋闱過後,不等秦元旻閑下來。新年的腳步就漸漸近了。
新年期間,他要祭祖、接待各國使臣、考察地方州郡刺史……
秦元旻這個卷王都有點心累了。
戚嘉瑤的新年也過得很累。
新年期間,她要看話本子、吃冰糖葫蘆、放鞭炮煙花、堆雪人……
秦元旻:“……”沒愛了。
但這個新年,對秦元旻來說,又是全新的一年,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身邊有人陪着他過新年。對戚嘉瑤來說,今年也是全新的一年。
戚嘉瑤想想往年的新年:在家裏時,她和弟弟相互道一聲“新年好”,知道新年要笑,卻不知道為什麽要笑。她還盼着能吃到錢,但錢總是戚侍中、林氏等人吃到,她一次都沒有吃到過……在侯府時,新年宴會,她卻不能上桌,默默服侍侯夫人用膳。等到她吃飯時,飯菜已經涼了。還有侯珉陪着她回家時的一臉不耐煩……
她今年要陪着皇帝過新年了?聽起來不可置信,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而且今年成為了她過得最輕松自在的一年。
戚嘉瑤:“我想吃到錢,我以前從來沒吃到過錢。”
秦元旻摸了摸她的腦袋:“那是他們作弊,吃到錢又能有什麽意思?”
戚嘉瑤覺得有被安慰到,但還是堅持:“我一定要吃到錢!”
秦元旻想了想,讓慶忠端了一大盤餃子過來:“你吃吧!憑自己真本事吃出來的錢,才有意思。”
戚嘉瑤很興奮:“好!”
結果她吃了十幾個,還是沒吃到錢。
戚嘉瑤崩潰地問:“這盤餃子裏面,你放了幾個錢?”
秦元旻伸出五指,然後默默把其他四個手指收了回去。
戚嘉瑤指着臉盆大小的盆子,和吃了十幾個但盤子裏面絲毫不見少的餃子,瘋狂搖晃秦元旻:“你就不能多放兩個錢?摳死你算了。”
秦元旻:“這才有挑戰性。一下子就出來了,還有什麽意思?”
戚嘉瑤氣得吃不下了,把筷子遞給秦元旻:“你吃!幫我多吃幾個,我再吃。”
戚嘉瑤的意思是讓秦元旻幫她縮小一下目标,結果秦元旻吃了第一個就吃出了錢。
戚嘉瑤:“……”心累。
“我再也不想看到這盤餃子了。”戚嘉瑤扔下秦元旻和餃子,放鞭炮去了。
秦元旻:“……”這不是朕的本事嗎?她怎麽都不誇誇朕?
#
春闱也如約而至,甚至如戚嘉瑤所料,秦元旻點了他狀元。
其實在秦元旻和她說完自己的打算後,戚嘉瑤總覺得這個狀元應該有點水分(?)
就算秦元旻不刻意放水,但他私下見過戚榛一面,還給戚榛留下來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深刻印象,在殿試時候,舉子見到秦元旻都會緊張到手抖,但已經和秦元旻接觸過的戚榛在心态這方面應該就會占很大的便宜。
殿試時候弟弟的表現戚嘉瑤不清楚,但相信在一群手腳發軟的舉子中會顯得淡定一些吧。其實戚嘉瑤也很想去看看弟弟的殿試表現,但害怕弟弟見到她反而壓力太大,于是戚嘉瑤最終還是放棄了跟着秦元旻上朝的決定。
要說戚榛得中,最高興的除了戚嘉瑤,就是戚嘉瑤她爹了。戚侍中雖然小妾孩子一大堆,但有出息就這麽一個。
戚侍中還聽說了戚榛被召入宮裏的事情,後知後覺地明白過來——戚璘原來是被戚嘉瑤養着呢。當初聖旨一下來,全家就預備着戚璘需要的東西,卻遲遲不見戚璘被送過來。戚侍中心裏還納悶呢。
但戚侍中的鹹魚精神猶勝戚嘉瑤,在林氏急得團團轉,催着戚侍中去打聽消息時,戚侍中不緊不慢地去了
……百花樓。
秦樓楚館打聽消息最容易了,有毛病嗎?
但戚侍中去百花樓逛了三天,腿都逛軟了,也沒打聽到有用的消息。于是,就……不管了。
這精神戚嘉瑤見了都不得不稱贊一句:姜還是老的辣,她爹果然比她能茍。
如今醒過神來的戚侍中覺得自己背靠女兒的好日子又來了,還主動進宮求見皇帝,說是思念女兒了。
但戚嘉瑤懶得和他演什麽塑料父女情。這事兒就被秦元旻擋回去了。
沒見到女兒的戚侍中抖擻了兩天,官位也不見上漲,就只能悻悻地繼續在吏部當透明人。
眼看快到五年官員考核了,戚侍中真不知道自己的官位還能保留多久,甚至都想直接回家養老了。
林氏氣得指着鼻子罵他沒出息。
戚侍中:“你出息,你去想法子啊?”
林氏能有什麽辦法?先帝一死,戚家地位一落千丈,貴婦圈林氏現在都擠不進去。
林氏跑斷了腿,求了幾個人,人家都不願意幫忙。
戚侍中庸庸碌碌的德行,加上林氏平時尖酸刻薄,關鍵時刻還不肯出錢,誰願意幫忙?
兩頭不順,幾乎認命了的戚侍中就收到了兒子的好消息,他兒子不但中了解元,還中了狀元。
這下子,戚侍中的路就好走多了,畢竟兒子前途無量,老子也讓人高看一眼。
于是四處活動的戚侍中終于找到了門路,那人答應幫他保住吏部的官職,但品級怕是要降。
能保住吏部的差事總比回家養老強!戚侍中聽了喜上眉梢。
心情極好的戚侍中對兒子釋放了最大的善意,熱熱鬧鬧擺了燒尾宴,甚至想親自去接長住書院的兒子回家。
林氏也四處張羅,要為戚榛說一門親事,最好還是她娘家親戚。這樣,這個小崽子再出息,也跑不出她的手掌心。
但戚榛對家裏過于失望,根本不理家裏這一頭兒的殷勤,悉數拒絕了,選擇長住書院。
對于長住書院的戚榛,岳麓書院也歡迎。一來狀元住在書院,書院也有光彩,二來知道戚榛的背景不簡單,不敢得罪。
碰了一鼻子灰的戚侍中和林氏臉色都不太好看。
林氏:“你明天說什麽都得把那個小崽子叫回家裏來。”
戚侍中不服氣:“他不回來,我能怎麽辦?”
林氏:“他再不回來,你就去告他不孝,我看他這個官還怎麽當?”
戚侍中連連擺手。現在家裏就靠戚榛長臉呢,戚榛當不了官,他也沒什麽好處。
林氏拱火:“他再不回來,京城誰還知道他有你這個爹?以後你還想指望他,怕是也指望不上。”
一語說中了戚侍中的心病。
最後,戚侍中咬咬牙,應下來。
來到書院,戚侍中再見到兒子時,态度也不那麽殷勤了,擺出了爹的派頭,道:“跟我回去。”
戚榛不答應。
戚侍中:“你再不回去,我就去告你不孝。你別以為你中了狀元,就了不起了。你不認我這個爹,我看你以後的官還怎麽當?”
戚榛看着勢利至極的戚侍中心中又是一陣失望,失望多了也就沒了感覺:“侯家出事時,您怎麽不記得您是姐姐的爹?我不中舉時,你怎麽不記得我是你兒子?”
戚侍中被這話噎得夠嗆,惱羞成怒:“你今天回也得回去,不回也得回去。”
戚榛:“你真要我回去?”
戚侍中見兒子态度軟化,也緩和了聲音:“一家人哪有隔夜仇?還有你娘給了說了一門好親事,你回去相看一下,滿意不滿意?”
戚榛:“我收拾收拾東西,過兩天回去。”
戚侍中也不能逼得太緊,于是答應了。
對于姐夫的問題,他想清楚了,他要走哪條路。
等了三天的戚侍中沒等來回家的兒子,而是等來了官員考核的最終結果——他調任泰源縣令。
聽到消息的戚侍中難以相信,泰源是個什麽鬼地方?說好的吏部的官位呢?